logo

当前位置:首页>热门 > >正文

「大宏图·“县”在启航」陕西鄠邑:守护山水讲好秦岭故事 厚植文脉扮靓诗画城乡

「大宏图·“县”在启航」陕西鄠邑:守护山水讲好秦岭故事 厚植文脉扮靓诗画城乡
2023-08-01 14:46:35 来源:央广网
03:00

编者按:郡县治则天下安,县域兴则国家强。中国各地县域以实干笃定前行,不断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来之不易的成绩单、备受期许的新征程。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为立体展现中国县域贯彻新发展理念、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动实践,感受新时代壮美中国、活力县域的蓬勃气象,央广网特别策划推出《大宏图·“县”在启航》系列主题报道,33个地方频道100多名记者走县域、看发展、探变化,沉浸式解读中国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韧性密码”,与您共同分享中国式现代化的县域图景。

央广网西安7月31日消息“选择返乡创业真是选对了。现在每逢周末,我的农家乐里总挤满了人,一天下来的净利润能有1000多元,生活美滋滋的。”朝着自家后院的原生态自然风光望去,38岁的陈朗脸上洋溢着憨厚的笑容。

陈朗是陕西省西安市鄠邑区蔡家坡村一家农家乐的经营者,2018年,他从外地返乡,创业开办农家乐。同年,鄠邑区打造的首届关中忙罢艺术节举办。搭上乡旅“顺风车”的陈朗,顾客盈门,生活也换了新模样。


(相关资料图)

如火夏日,万物丰茂。巍峨秦岭连绵起伏,放眼望去,满目皆绿,处处皆景,如在画中。秦岭北麓,终南山下,一个个充满艺术气息的乡村接连成片。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和被艺术扮靓的美丽乡村成为“诗画鄠邑”的生动注脚,也成了当地发展乡村旅游的“金钥匙”。

鄠邑城区景观(央广网发 王琦 摄)

鄠邑南依秦岭,北临渭水,素有“中华诗词之乡”“中国现代民间绘画之乡”等美誉。近年来,鄠邑以生态为基色,借助丰富的自然与文化资源,以城带乡、以乡促城,着力推进城市化进程及城乡融合发展,书写了高水平“追赶超越”的鄠邑奋斗故事。

数字赋能 多端协作“护航”秦岭生态之美

在秦岭的葱郁草木间,网格员靳博开启一天的巡查护山工作。“指挥中心,我是网格员靳博,巡查区域未发现‘五乱’问题。”将巡查情况汇报完之后,靳博又继续前往下一个巡查点位。

作为一名专职网格员,将负责巡查区域的问题上报,并及时将智慧监管平台发现的问题核查处理,是他的职责所在。

网格员在秦岭山中巡查(央广网发 李祥 摄)

“别人都叫我们‘山里通’‘活地图’,现在依托秦岭智慧监管平台建设,我们的工作也更加智慧和轻松高效,秦岭的生态也变得越来越好。”靳博说。

靳博口中的秦岭智慧监管平台,是鄠邑区“一站三中心”建设中的秦岭保护智慧管控中心,也是网格化管理的“指挥舱”。

走进秦岭保护智慧管控中心,秦岭电子沙盘、视频监控系统和“五乱”自动识别监测系统在大屏上不时切换。该中心通过大数据、云计算、AI识别等数字化手段,正逐步探索出智慧管护秦岭的新模式,用“数字监测网”护好绿水青山。

秦岭保护智慧管控中心24小时监控秦岭保护区域(央广网记者 侯凯奇 摄)

“平台发现问题后,能为网格员巡查或者志愿者开展日常工作提供非常清晰的路径以及坐标。网格员发现问题也可以上报到中心,‘人防’与‘技防’相互补充,形成从问题发现到处置的监管闭环。”鄠邑区秦岭保护总站负责人王希琴介绍道。

为进一步丰富“网格化”体系,鄠邑区秦岭保护总站推动建立“民间林长”“民间网格员”“志愿者主题活动”等工作机制,形成保护秦岭生态环境的合力。

沈亚军是秦岭保护的一名志愿者,每到周末,他就会带着团队的小伙伴一起奔向山中,耐心叮嘱游客爱护秦岭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让秦岭的山更绿、天更蓝、水更清,这不只是我的梦想,更是千千万万村民满心的期待。”刚忙完一天的沈亚军,额头出满了汗,但心满意足。

“近年来,通过热成像识别,监控系统拍到羚牛、黑熊、金丝猴等野生动物活动的频次越来越多,这从侧面说明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取得了明显成效。”王希琴一边说,一边向记者展示高清摄像头中拍摄到的黑熊影像。

鄠邑区秦岭保护局副局长张建合表示,保护秦岭就是保护三秦儿女的祖脉。下一步计划开展秦岭摄影的相关活动,邀请摄影爱好者用镜头记录秦岭之美,号召更多人参与到秦岭保护的工作中来,让秦岭永葆宁静,和谐美丽。

生态保护的效益,在秦岭周边乡村的变化中显现出来。石井街道栗峪口村以秦岭山水为底色,走“生态+文旅+产业”融合发展路子,实现了由贫困村到“网红村”的华丽转身。

石井街道栗峪口村的“土锤咖啡馆”(央广网记者 侯凯奇 摄)

近年来,栗峪口村深挖原生态山水资源禀赋,以乡村旅游牵动一产、托举二产、做活三产,村里的客流比原来增加了10倍,50多位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在致富带头人王利军看来,“生态旅游为村子发展输送着源源不断的活水,让整村实现了可持续良性发展。”

品尝乡村特色咖啡、欣赏秦岭山水美景、感受生态人文环境……如今,因绿而兴的栗峪口村,土锤咖啡、陕旅东方嘉禾亲子营地、特色民宿等一应俱全,村民吃上了“生态饭”,多种乡村旅游业态蓬勃发展,绿水青山在这里逐渐转化为金山银山。

留住乡愁 用艺术点“靓”乡村旅游

7月8日,终南山下的石井街道蔡家坡村,第五届关中忙罢艺术节启幕。今年的关中忙罢艺术节上,福建、陕西两地的10余家文艺院团接连亮相,为现场观众带来了一场沉浸式视听盛宴。

陈朗今年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参加了艺术节活动。作为这场民间盛会的“后勤人员”,他不能抽出时间现场观看,但在自家开办的农家乐里,小小的厨房却成了他服务活动的舞台。“这两天可真是人山人海,抖音上到处都是相关演出的视频。客人们来店里,也总会说起现场的热闹场景。”他一面说着,一面开心地比划了起来。

第五届关中忙罢艺术节展演现场及农民画(央广网见习记者 陈锵 制图)

“这几年村子附近的八号公路越来越美,村里的建筑和道路也漂亮了,游客也喜欢到这里体验农村生活,吃农家饭。现在生活比之前打工好多了,还能在家门口看到山清水秀的美景,真是值了。”夏日,陈朗的农家乐里人声鼎沸。

乡村中刮起的文艺风,很快引来了四面八方的爱好者。“傍晚到了,一边远远看着城市里的点点灯光,一边在秦岭脚下的小村庄里吹着晚风,村道路边是美丽的葡萄园,享受绝美的晚霞,往里走还可以在集市里逛逛,打卡可爱的摊位。”游客赵真首次参加关中忙罢艺术节,便被这里的热闹“惊艳”了。

关中的田园,天然就是一块值得描摹的画板。2018年,当看到每年农忙前后村庄的景象后,西安美术学院教师、忙罢艺术节总执行崔凯敏决定,在这里造一个属于关中农人自己的艺术节。“在关中地区,麦子收获前后会有一个忙前会和忙罢会,这是关中特有的一个古会,节日的‘忙罢’就取意于此。”崔凯敏说。

如今的蔡家坡,已经成为了“近郊游”的网红打卡地(央广网发 田森 摄)

以麦田为灵感,以青山为背景,这场一年一度的动人乡间盛会,将艺术带到了大地上,将艺术留在了家门口,用乡愁激活了文化和经济的纽带。当看到土生土长的村庄被印有乡土符号的壁画、美术装饰等展现出来的时候,有村民直呼“原来这就是乡村艺术!”

今年2月,“蔡家坡村文化艺术”入选国家乡村振兴局第一批全国“一县一品”特色文化艺术典型案例。短短5年时间里,关中忙罢艺术节已成为鄠邑最具特色、最具影响力的文旅IP,也带动活动举办地蔡家坡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为了更好地让艺术融入乡村,蔡家坡村对道路进行了“黑化”,翻新桥面,美化墙面,完善了整村的基础设施。蔡家坡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秦为东说:“这几年,村上的‘颜值’显著提升,来这里的游客就多了,周边民宿产业得到发展,村民的收入也得到了提升。”

“我们打造和美乡村,就是要做靓艺术,带动乡村振兴,留住乡愁。”鄠邑区文旅局副局长姜凡说。如今在蔡家坡村,由美术馆、剧场等元素构成的乡村展演现场,摊开来宛然一幅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画卷。

西安市鄠邑区栗峪口的环山路景色(央广网发 丁昌民 摄)

近年来,“近郊游”“乡村游”持续火爆,临山靠水的鄠邑成为了西安市民近郊乡村游的心仪之选。鄠邑积极探索“文化+文艺”赋能乡村振兴新路径,亮出农文旅融合新名片,除做好自然景观外,还打造天桥湖国际生态区和仙侠古镇,吸引越来越多的资源和力量汇聚于此,为乡村产业赋能。

“市民在鄠邑感受山水人文的环境,旅游提升群众收入,还能无形中推介这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吸引各地游客,这也是区委、区政府提出建设‘诗画鄠邑、品质新区’的一个初衷。”鄠邑区文旅局办公室主任王占奇说。

创新驱动 “秦创原”释放新动能

走进鄠邑区沣京工业园核心区域,医药企业塑料安瓿生产线,节奏紧张有序。一排排不同规格的管状试剂经过仔细检查后,在工作人员熟练的动作下,被封装到药品盒中,集中装箱。

工厂的繁忙,是企业近年来规模增长的直观显现。看着生产线繁忙场景,一家药企生产负责人师立军告诉了记者这样一组数字。“目前工厂的日产能可达到聚丙烯安瓿50万支、玻璃安瓿40万支、头孢粉针剂60万支,正在研发的新产品有20种。”

生物医药是鄠邑近年来发展的三大主导产业之一。今年以来,鄠邑进一步增强支柱产业的综合保障力,持续壮大装备制造及汽车配套、生物医药、电子信息产业,推动产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工人对针剂等产品进行包装检查(央广网记者 侯凯奇 摄)

师立军是生产车间“最懂研发的人”,提起产业规模的扩大,他感慨,这是不断创新理念、持续做强研发、引进行业先进技术的结果。“比如,我们对传统包装方式进行改进,避免了注射液在掰瓶口的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玻璃碎屑导致二次污染,也更方便护士操作。”

与以医药企业为代表的一批“智”造企业相似,搭上了市场“东风”,鄠邑辖区新材料领域龙头企业也实现了产能不断扩张,销售额显著增长。

在新材料产品展示区域,皇甫丙臣向记者讲述了自己与鄠邑的渊源。皇甫丙臣曾在世界500强企业工作,凭借着“想为中国制造贡献力量”的信念,他选择了新材料赛道作为自己的创业“主阵地”。

“公司2014年成立,起初在厂房选址时,我们考察了很多地方。来到鄠邑的沣京工业园后,发现这里不管在产业配套还是扶持政策上都具有一定优势,加上周边有一些高校院所,会带来人才和用工的后备补给,对我们实现产业化能够起到助力作用。”作为固勤材料技术公司的副总经理,皇甫丙臣感慨当时的落户选择是“选对了”。

材料行业对技术的依赖度高,固勤材料公司刚成立时,厂房的面积仅仅只有2000平方米,花费了大量成本精力开展自主研发后,企业实现产业化落地。2022年固勤材料公司实现销售收入1.7亿元,同比增长超250%。

“通过这些年人才的加入和研发的推进,我们在核心技术攻关的道路上蹄疾步稳。我们将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预计今年年底上市,未来两年实现产值达到10亿元。”皇甫丙臣站在厂房前,信心满怀地向记者讲述企业发展计划。

新材料、电子信息、汽车制造……产业的蓬勃生长,是鄠邑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大力推动秦创原建设、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的举措使然。鄠邑区工信局工作人员介绍,围绕打造大西安产业创新承载地的目标,鄠邑高标准打造最佳营商环境,充分释放区域发展动能,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各类要素基本形成。

鄠邑品质新区建设渐成雏形(央广网发 同任举 摄)

2023年上半年,鄠邑全区GDP增速12.7%,名列西安市第一,多项主要经济指标位居前列。鄠邑区委书记李化表示:“鄠邑区将认真践行新发展理念,全面推进‘八个方面重点工作’,统筹山水城乡,推进城市化进程,实现高质量追赶超越,加快建设东部新区,激活中部城区,蓄能西部片区,构建‘南山北水、东工西旅’的发展格局,推动‘诗画鄠邑、品质新区’建设裂变释能。”

终南山下,网格员开启新一天的巡查;乡野市集,“网红”咖啡店迎来一批新的游客;生产车间,新研发的试剂又一次投入生产……在这片以“诗画”提笔的土地上,鄠邑人正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的精彩。

【百家读城】

山川毓秀 诗画之乡

□于宁锴

鄠邑是一座古城,其音出自夏代有扈氏国的“扈”字,至秦改“扈”为“鄠”,称为“鄠邑”。

鄠邑南依秦岭,北临渭水,山川毓秀,人文璀璨。这里素有“关中山水最佳处”之称,涝河、新河、太平河、高冠河从峪口奔涌而出,泽被出一方千载盛地,“李杜元白”曾在这里留下诗篇,可谓有山有水,如诗如画。

太平森林公园、朱雀国家森林公园、渼陂湖、金龙峡风景区……走进鄠邑,每一处静谧的自然之美都令人流连忘返,心向往之。

我眼中鄠邑的魅力不仅在山水之间,更在鄠邑不断优化的营商环境、澎湃旺盛的创新活力以及农村面貌翻天覆地的变化之中。

用文艺赋能乡村振兴是鄠邑独特的乡村现代化之路。原本富于自然美的田园景观,植入当代艺术元素,使传统乡村焕发出现代文明之光。国际化大都市郊区的乡村正日益成为奢侈品。鄠邑在城乡融合发展理念的指引下,既保留了乡村乡土风貌,又通过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让村民就地享受到现代化生活的便捷。诗画鄠邑,一方面使城里人得以感受到乡村的田园之美,另一方面使村民有了实实在在的收益。

以青山为背景,以大地为舞台,鄠邑将山脉与文脉结合,打造关中忙罢艺术节、民俗影展、终南戏剧节等一系列活动,不仅让“乡创客”活跃在田间地头,更让市民游客走进鄠邑近距离感受人文之美、生态之美、和谐之美、发展之美。

如今的鄠邑区,在“诗画鄠邑,品质新区”的建设浪潮下,“南山北水 东工西旅”的发展格局初具成效。苍莽秦岭之间,数字化与网格化等手段赋能秦岭保护,成为秦岭“生态卫士”护好秦岭的底气所在;沣京工业园内,工人们在岗位挥洒汗水,科技企业活力奔涌;关中环线沿路的村落游客如织,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粉墙黛瓦之上一幅幅色彩鲜艳的农民画翻开了美丽乡村的壮美画卷。鄠邑这一机遇之城、品质之城正在蝶变。

几千年连绵不断的山脉、人脉、文脉让这座小城愈加熠熠生辉。鄠邑人用心守护着这片青山脚下的“诗和远方”。千载底蕴厚植文化自信,诗画鄠邑赋能乡村发展;创新之城,潜力无限,未来可期。

(作者系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

总策划:张军 于锋

总监制:伍刚

统筹:陶玉德

记者:侯凯奇 陈锵

编审:李红笛 张志诚

视频:侯凯奇 陈锵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标签: